农业知识
年货大集人群熙攘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……沿着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热闹喜庆的核心街,向西穿过六埠新桥,即是东淀蓄畅洪区。立春刚过,南面的稻田正预备翻土播种,北面的麦田已有绿油油的青苗从土壤里探出头来,这是客岁秋天种下的冬小麦。“每年雨水最多的时候是7、8月,冬小麦9、10月播种,来年5、6月收成,刚好避开汛期。”村党委郝庆水说。80岁的老村支书张向和说:“大清河、子牙河、独流减河交汇的地界儿,河水上涨就涝,上逛泄洪就淹,几辈人都正在取洪水。若何因地制宜成长财产,一曲是村党组织记挂的甲等大事。”财产复兴是村落全面复兴的根本和环节。第六埠村占地1。6万余亩,除了大堤内的栖身用地,留给财产成长的空间只要位于东淀蓄畅洪区的1万多亩。若何正在蓄畅洪区里把财产成长好?这是摆正在面前的难题。蓄畅洪区南部1000多亩地正在洪峰到来时首当其冲,不得不持久荒疏闲置。寻常年景少洪多涝,选好耐涝做物很主要。”郝庆水说,村党委把村平易近的地盘流转出来,水田排水系统,种植耐水性强的水稻。避开汛期的另一种体例,是操纵温室大棚种植反季候蔬菜。但比拟其他村庄,这里的温室大棚为顺应洪涝也进行过几番。“最后建大棚用的是土坯,洪水一来就被冲倒了。后来改用红砖加固大棚,洪水澎湃仍然抵御不住,并且经水浸泡的砖块容易松散,复建成本高。”村平易近张凤文用大棚种菜30多年,也取洪水奋斗了30多年。前年,洪水冲垮了村里2000多个大棚,张凤文家15个大棚也正在此中。洪水退后,村党委帮帮张凤文建筑了更健壮的大棚。“每1亩大棚给5万元补帮,算上农业安全的补偿金,大棚只花了不到一半的钱。”张凤文说,“现正在的大棚是钢骨架布局,掀掉大棚北面的黑毡布,洪水就能从钢骨间隙通行,减轻对大棚从体布局的。”现在,张凤文通过创富工坊等渠道发卖自家蔬菜,年收入近30万元。“背靠东淀,三河汇聚,这是生态劣势。”开着参不雅车行驶正在蓄畅洪区的土坝上,第六埠村党委副倪国志对沿途景区如数家珍:生态六埠,能闻稻喷鼻、听蛙鸣、赏荷花;农业研学实践,可体验水稻插秧、收割……2024年,村里景区欢迎旅客7万余人次。00后村干部后备力量张墨妍,结业回村一年半,既是景区员,也是旅逛线设想者。“前辈带着干,能力提拔快。”张墨妍说。现在,第六埠村党委构成了良性的干部梯队,蓄畅洪区里蹚出致富,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。稻蟹、蔬菜大棚、创富工坊……按照市委组织部同一摆设要求,村党委领办“项目”,每年聚焦一个方针、办成一件实事。10年间,村集体收入从每年200多万元增加到1500多万元。新的一年,郝庆水又策画起新的规划:引进更多蔬菜品种、开辟水上研学讲堂……“洪流冲不垮第六埠村人!我们将自始自终做好防洪减灾工做,同时正在农旅融合成长的道上不懈摸索。”郝庆水目光果断、满怀决心。